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稻田科学培育蟹种注意事项有哪些?

稻田科学培育蟹种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6-16 18:00 类别:大闸蟹百科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水稻、阳澄湖大闸蟹的生态特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利用的目的,从而使稻蟹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是动植物生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农村种养殖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其经济效益是单作水稻的3~5倍。

稻田培育蟹种

1、大眼幼体的选购及放养

蟹苗成活率的高低,苗种质量是关键。要选择日龄足、淡化程度好、游泳快的健壮大眼幼体。用于稻田培育蟹种的大眼幼体,一般采用常温下的人繁苗(以土池育苗为佳)或天然苗,放养时间以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太早易导致性早熟,太迟培育的蟹种规格太小,失去了 育扣蟹、养大蟹、赚大钱 的优势。由于稻田育苗面积比较大,天然饵料丰富,光照条件好,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体溶氧丰富,每亩可放养1_25~1.75千克规格为15万~16万只/千克的大眼幼体,或者投放经I期变态后的规格为5万~6万只/千克的仔幼蟹O.75~1.25千克。

2、科学投饲

提高蟹苗成活率,投饵环节至关重要,初放的10天内一般投喂丰年虫,效果较好,也可投喂豆浆、鱼糜、红虫等鲜活适口饵料,投饵率为河蟹体重的50%左右。随着幼蟹生长速度的加快和变态次数的增多,投饵率逐渐下降至10%,1个月后,幼蟹已完成Ⅲ到V期蜕壳,规格在1 5万~2万只/千克。此时开始停喂精料,以投喂水草为主,并辅以少量的浸泡小麦,这样有利于控制性早熟。进入9月中旬,气温渐降,幼蟹应及时补充能量,以适应越冬之需,开始投喂精饲料,投饵率达5%~10%。到11月中旬,确保幼蟹规格达到80~150只/千克。

3、水质调节

幼蟹对水质尤其是溶解氧的要求比较高,初放时水深应超过田面5~10厘米,7~8月高温季节应及时补充新水,并加高水位,以控制水温,改善水质。在早稻收获后,一方面稻桩腐烂会败坏水质,另一方面水温尚处于高温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水温的调控措施,定期泼洒生石灰浆,水源充足时,可在每天下午3~5时左右换冲水,并使田水呈微流动状态。

4、捕获

利用稻田培育蟹种,在捕获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流水刺激捕捞法、地笼张捕法、灯光诱捕法、草把聚捕法。尤其以流水刺激和地笼张捕相结合效果最佳。在捕捉时,将地笼张捕在流水的出人口处,隔10米放置一条,将田水的水位缓慢下降,使蟹种全部进入蟹沟,再利用微流水刺激或水位反复升降来刺激捕捞。最后放干田水后将少部分(约占2%~5%)的蟹种人工挖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