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稻田养殖大闸蟹后水稻栽培有哪些技术?

稻田养殖大闸蟹后水稻栽培有哪些技术?

发布时间:2019-06-16 18:00 类别:大闸蟹百科

水稻栽培技术

稻田养殖阳澄湖大闸蟹后,稻田的生态条件由原来单一的植物生长群体变成了动、植物共生的复合体。因此,水稻栽培技术也应随着改进。

1、水稻品种选择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一,稻田养鱼的水稻的品种也各有特色。但是养蟹稻田一般只种一季稻,水稻品种要选择生长期较长、分蘖力强、叶片开张角度小且茎秆粗硬、抗病虫害、抗倒伏、耐肥性强、耐淹、株形紧凑的紧穗型品种。目前常用的品种有威优64、威优35、汕优系列、汕优63、汕优6、南优6、武育粳系列、协优系列等杂交水稻或高产大穗常规稻。

2、施足基肥

每亩施用农家肥200~300千克,尿素10~15千克,均匀撒在田面并用机器翻耕耙匀。

3、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移植,养蟹稻田宜提早10天左右。具体在栽种时要掌握以下几条要点:

一是秧苗类型以长龄壮秧、多蘖大苗栽培为主。这样做的目的是在秧苗移栽后,可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可减少和缩短烤田次数和时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病虫害,从而达到稻、蟹双丰收。

二是秧苗采用壮个体、小群体的栽培方法。即在整个水稻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中,个体要壮,以提高分蘖成穗率,群体要适中。这样可避免水稻总茎蘖数过多,叶面系数过大,封行过早,光照不足,田中温度过高,病害过多,易倒伏等不利因素。

三是栽插方式以宽行窄距长方形东西行密植为宜,确保河蟹生活环境通风透气性能好。这种条栽方式,稻丛行间透光好,光照强,日照时数多,湿度低,病虫害轻,能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既为蟹类创造了良好的栖息与活动场所,也为水稻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早稻株行间距以23.3厘米 8.3厘米或23.3厘米 10厘米为佳。晚稻如常规稻株行间距为20厘米 13.3厘米,如杂交稻株行间距为20厘米 16.5厘米较好。水稻栽插密度应根据水稻品种、苗情、地力、茬口等具体条件而定。例如,杂交稻中苗栽插,通常为2.0万穴左右,8万~10万基本苗;杂交稻大苗栽插,密度为2.5万~3万穴,15万~17万基本苗;常规稻采用多蘖大苗栽插,密度为3万穴左右,18万基本苗。地力肥、栽插早的稻田,密度还可以适当稀一些。稻田养蟹开挖的蟹溜、蟹沟要占一定的栽插面积,为保证基本苗数,可采用行距不变,以适当缩小株距,增加穴数的方法来解决;并可在蟹沟靠外侧的田埂四周增穴、增株,栽插成篱笆状,以充分发挥和利用边际优势,增加稻谷产量。

四是稻田以施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要重施基肥、轻施追肥,提倡化肥基施,追肥深施和根外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