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养殖大闸蟹对于常见几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养殖大闸蟹对于常见几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9-06-16 18:04 类别:大闸蟹百科

大闸蟹养殖疾病防治

一、疱疹病毒病

【病原】疱疹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病毒粒子为20面体,具有圆环形核状物和双层外壳,存在于病蟹红细胞的核内或游离在血液中。根据血淋巴及红细胞的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核内的病毒粒子。

【症状】病的阳澄湖大闸蟹行动迟钝,在死前呈昏睡状态。外骨骼正常,能照常蜕壳。血淋巴变为白色,并含有无数微细颗粒。组织切片中的红细胞具有非常大的核和大而折光的胞质含物。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引起幼蟹死亡。在成蟹中也存在这种病毒,但不显症状。本病的传染主要是摄食了病蟹的组织,也可能是经含有病毒的水感染。

【预防】每10天用0.2毫克/升富氯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可预防本玻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

二、呼肠孤病毒病

【病原】呼肠孤病毒。

【症状】病蟹甲壳有褐色斑点,鳃呈红棕色,附肢颤抖甚至瘫痪,血液无法凝固。严重时病蟹呈昏迷状。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仔蟹阶段。

【预防】放养前彻底清塘,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进行水质改良,适当降低养殖密度。

【治疗】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仅对患病初期的河蟹采用酚皂溶液洗浴消毒有一定的效果。

三、颤抖病

【病原】本病又称环爪并抖抖病,疑为球状病毒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

【症状】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摄食减少以至不摄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

【流行特点】自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首次发现颤抖病以来,上海、浙江、安徽、江苏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以至全国各养殖河蟹地区陆续发生本病,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11月份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季流行最为严重。蟹种至成蟹均可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当、水环境差的地方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是当前危害河蟹最严重的一种疾玻

【预骑】养蟹池要彻底清整和消毒,清除池底淤泥,每667米。用10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以杀灭野杂鱼、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并充分曝晒池底,促进池底有机物氧化分解,改善池塘底质环境。同时,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并适当添加虾蟹复合维生素、蜕壳素和植物性饲料。

【治疗】连续泼洒2次强克202,每次用量为o.3毫克/升。同时,每。100千克饲料中加2.5千克板蓝根和150克中鱼尼考口服。间隔数天后,全池泼洒硝化细菌O.3毫克/升。

也可选用二嗅海因、二氯海因、三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等全池泼洒。同时,将病毒灵、土霉素和板蓝根等药物拌人饲料中投喂,每lOO千克饲料拌0.5千克药物,连喂5~7天为1个疗程。

四、弧菌病

【病原】弧菌。

【症状】病蟹甲壳有红色斑点,鳃呈红棕色,四肢局部或全部麻痹,蜕壳困难。附肢腐烂或肛门红肿,引起河蟹拒食,并有昏迷现象。常在池塘浅水处蜕壳,而后死亡。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幼体阶段,发病季节为5~9月份。

【预防】每月坚持采用二溴海因O.1毫克/升全池泼洒1~2次,同时尽量避免蟹体受伤。

【治疗】在饲料中添加1%~2%蟹立康1号或2%蟹立康2号。或每千克体重添加土霉素o.1~0.2克,拌于饲料中投喂,5~7天为1个疗程。

五、水肿病

【病辣】由假单胞菌感染腹部伤口所致。

【症状】病蟹腹部、腹肌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匍匐在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在成蟹阶段。

【预防】河蟹蜕壳时,尽量减少对其的惊扰。避免河蟹受伤。定期进行全池消毒,增加一定的换水量。

【治疗】发病后用土霉素O.5~1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千克体重用0.1~o.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人饲料中投喂,连用7天为1个疗程。

六、肠炎病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

【症状】病蟹摄食减少,肠胃发炎,轻压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

【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生。

【预防】病害流行季节,经常采用海因类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同时每lOO千克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00克、L一抗坏血酸一2一多聚磷酸酯(LAPP)lOO~200克,每月投喂7天,可有效预防肠炎病的发生,并可提高生长速度。

【治疗】全池泼洒二溴海因O.2毫克/升,同时每lOO千克饲料内添加克菌灵500克,连续投喂3~5天为1个疗程。或全池泼洒生石灰5毫克/升,同时每lOO千克饲料内添加乙酰甲喹loo克,连续投喂7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