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卤虫替代品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卤虫替代品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9-06-16 18:07 类别:大闸蟹百科

卤虫替代品

由于卤虫的价格较高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出现了许多卤虫的替代品,如轮虫、枝角类、藻类、配合饲料等,但实际所有的替代品都只能替代部分卤虫的用量。无法完全放弃卤虫的原因包括营养、稳定性、卫生、消化率和对水质的影响等。在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推动下,卤虫可被无差异替代的比例正在不断地提高,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用以下某些产品完全替代目前所使用的卤虫。

轮虫目前在生产上广泛使用的轮虫是褶皱臂尾轮虫,大小为150~360微米。自然水体中在盐度为5 ~35%o时能大量出现。对温度适应范围较大,一般在5℃~40℃。最适温度为25℃~30℃。

轮虫在阳澄湖大闸蟹育苗中的应用得益于轮虫高密度培养技术的发展和轮虫营养强化技术的完善。

1、轮虫高密度培养培养轮虫首先需要有轮虫种。轮虫种可以由有关单位供应,也可以自己分离。褶皱臂尾轮虫生活在半成水和海水中,当水温达到15℃以上,在海边高潮区的小水洼、小水塘等小型静水水体中,尤其是水质较肥、浮游藻类繁生的水中,常生活着褶皱臂尾轮虫。可用网目为120微米左右的浮游生物网(即一般捕捞浮游生物的粗网)在这些小水体中捞取,最好是在清晨日出之前,轮虫向表层游动时捕捞效果最佳。先用网目为300微米的尼龙网滤掉其中的小鱼、杂物,再集中于容器中放置数小时。利用轮虫对缺氧或恶劣环境抵抗力强的特性,待桡足类及其他浮游生物等死亡沉于水底时,再用纱布或滤纸平放在水面使浮在水上层的轮虫黏附其上,取出纱布把轮虫冲洗入另备的容器中,即可得到较纯的轮虫。按此方法再经2~3次分离之后,可得到纯种轮虫。也可把采集的水样在解剖镜下检查。如发现褶皱臂尾轮虫,即用微吸管吸出。为了避免混杂其他动物,可先把吸出的水放置在一个清洁的凹玻片中过滤,经观察准确后再吸入试管或小三角烧瓶中培养。褶皱臂尾轮虫个体较大,很容易用吸管分离。在分离过程中应测定轮原生活环境的盐度,培养轮虫用水的盐度应该与原生活环境的盐度相近。因为褶皱臂尾轮虫对盐度突然变化的耐力较低,待分离培养成功后如需要改变培养盐度,必须经过逐渐驯化的过程。

小型扩种是在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中进行。培育海水盐度为20 ~25 ,温度为20℃~25℃。投喂以小球藻为主,使培育水中始终保持4~6个/毫升的密度。观察轮虫发展到10个/毫升时分瓶。

扩大培育用O.5吨的玻璃钢水槽。将三角烧瓶中的轮虫接入槽内,接种密度为3~5个/毫升。培育水的盐度、温度与前面一样。每天使培育水中小球藻密度保持在4万个/毫升,硅藻3万个/毫升。每隔5小时搅动1次。

生产性大型培育可在室内水泥池中加入半池过滤海水。海水必须用30毫克/升漂白粉或300目筛绢网袋处理,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培养池。培育水的盐度用淡水调至200/oo~25 ,温度为20℃~25℃。接种密度为2个/毫升。密度大小只影响培育的时间长短,而无其他不良影响。轮虫的饲料用扁藻、硅藻、小球藻都可以。也可以用酵母,但用酵母培育起来的轮虫,用前必须用单胞藻强化培育以提高其营养价值。投喂密度为扁藻2万~3万个/毫升、硅藻4万~6万个/毫升、小球藻8万~10万个/毫升、酵母干重为3毫克/毫升,每天投喂2次。

培养过程中,从第三天起每天都要换水,换水量要达到25%。加注的新水水温尽量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得超过2℃。在冬季、早春应采用升温培养,以防止温差波动过大。升温幅度要小于6℃,否则会导致轮虫活力差、繁殖力下降、个体变校

光照也影响轮虫的培育效果。早春光照对轮虫的影响不大,但在4月中旬后要注意通风,避免强光照射,使室温与水温基本一致。否则在轮虫接种3天后,会出现红褐色絮状物,镜检类似大型丝状角毛藻,而实际是投喂的酵母在高温下发酵与池内的单胞藻缩聚形成的。这种情况出现后,池底残留物加厚,水质败坏,池壁出现类似口唇红圈。轮虫个体瘦小,数量剧降,直至全部死亡。

轮虫的采收可用200目筛绢制成的网箱,用一小型水泵,把池水抽入网箱过滤。还可利用褶皱臂尾轮虫趋光的特点,利用光诱,使轮虫大量聚集在强光处,轮虫集中的地方呈褐红色,可用水桶直接舀龋

2、轮虫的营养强化轮虫自身所含的营养对养殖苗种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及抗逆、抗病能力有很大影响。不同种类的轮虫,其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都能满足水产动物苗种的营养。营养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占总脂肪酸的含量,提供稳定的、高质量的轮虫,使其满足河蟹无节幼体对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

用酵母培养轮虫的优点在于繁殖速度快,在数量上能满足大规模育苗生产的需要,但其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效果很差。因此,必须对轮虫进行强化,这样就需要单胞藻。从多年的实践看,用小球藻、等鞭金藻(3011)效果最好。具体方法是:根据生产需要,将达到投喂要求的单胞藻按水、料比为1:3的比例加入强化池中,然后充气。再把所需轮虫用淡水浸泡3~5分钟后,接种到强化池,密度为400~500个/毫升,强化24小时后即可投喂。从强化的效果看,使用等鞭金藻(3011)的效果优于小球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