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文化 > 南北差异 因蟹不同各有其妙

南北差异 因蟹不同各有其妙

发布时间:2019-06-24 07:57 类别:大闸蟹文化

吃蟹,南北各有其法,因蟹不同各有其妙。总的来说,我们这个民族的嘴巴,总是很强悍的。吃蟹,从传说中大禹时候开始,那 第一个吃蟹 的人,被称为英雄,这个英雄,后来我才知道他的名字叫巴解,挺英武的男人,怎么这么个名儿呢。几千年过来,我们的蟹兴有增无减,吃出了很多 蟹诗蟹文 ,也吃出了很多的蟹 味 儿。

行山在邢台的这一截,绿。绿得有点发蒙、发痴。还润,山根总有清泉浸出。泉水蜿蜒成溪,溪里,就衍生了许多水族来居住。有一种透明的小蟹,长到老,也不过枣来大,老家人叫它 小山蟹 。

我们这儿的蟹小,但在歌谣里,挺雄壮:胖子大娘,背个大筐,剪刀两把,筷子四双。真是夸张。实在是,那位 大娘 ,又小又扁,像块圆饼干儿。这大约寄予了人们不满足于吃小蟹的祈愿心理吧。老家的山蟹旺季在秋天,但秋天总是很繁忙,人们见天从地里往回鼓捣庄稼。山蟹,就被冷落在一旁,自顾自地横行霸道。溪沿、河石、草窝里,随随便便就可以见到;甚至小水坑里,也有小蟹来遛弯儿。

老邻居二脏爷的 蟹兴 ,是在南方养起来的。他说自己早年可没少吃蟹。上世纪80年代初,他在武汉一家化工厂上班,食堂里卖的大闸蟹,跟肉圆子一个价儿,二毛五;不几年,涨到一块五。现如今哩,你上淘宝看看去?

二脏爷,还会慢条斯理讲些 蟹 话。他讲,蟹在古话本里,是武将,虾兵蟹将嘛!老辈子时候,江浙那边的人,认为虾蟹进水田,是不祥之兆,起战争的苗头。为啥?你看那个蟹!披着甲壳,举着巨螯做武器,壳上还长着尖辣辣的刺,全副武装哪。

对此说法,我感到很惊奇,就去 百度 个究竟。果然宋代有个叫傅肱的,在《蟹谱》里云: 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披甲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 一部兵书《军略灾篇》云: 地忽生蟹,当急迁。 都将蟹作为兵异。

而在华北我乡,素来没有这种 蟹 偏见。相反,它们都是喜气洋洋地出现在粉墨登场的大众娱乐里。正月十五的乡艺表演,基本是全民大狂欢,这个节里,一准有虾蟹的形象踩着高跷,颤颤巍巍、咯咯噔噔地摇摆在街头的表演队伍里。它们跟自己同族的蚌精鼋帅、担柴的樵夫、扛着锄头劳作的农夫、捕鱼的渔翁、市井生活中挑着担锔锅、锔碗、锔大缸的小炉匠,融为一体,都是自然界万物的一分子。大家和睦相处,依靠自己的本事创造美好生活。这歪斜着走路、挥舞着两把大剪刀、体大无脑的螃蟹,也不会自卑地抬不起头。

都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南北地域的差异造就了文化的多姿多彩。这样的差异更突显了各地的特色,也多了许多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