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大闸蟹养殖前两次蜕壳的技术管理要点

大闸蟹养殖前两次蜕壳的技术管理要点

发布时间:2019-06-10 11:31 类别:大闸蟹百科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下正值长江流域养殖区的河蟹第一次蜕壳。河蟹蜕壳是其生长阶段必需的生理过程,与蜕壳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较高的水温与较长的光照时数有利于蜕壳激素的分泌。反之,较多的阴雨天气则对河蟹蜕壳不利。三四月份恰是天气多变的早春气候,因而如何根据天气调整应对不利因素是第一壳管理的重点。

首先,做好蟹池肥水。有水色的水体保温效果好,水温可高于清瘦水体0.5~2.0℃。另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螺蛳投放可于第二次蜕壳结束后进行,螺蛳出色的净水能力使得池水透明度增加,亦是青苔滋生的重要条件。

3、4月间的光温条件对河蟹的蜕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较高的水温、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河蟹的蜕壳;反之亦然。以2013、2014两年早春的气候对比,蜕壳情况与之呈正相关。晴好天气时的蟹池水温远高于气温。

如若不是4月初的连续低温阴雨天气,第一次蜕壳将十分顺利。

其次,注意河蟹蜕壳期间的巡塘工作。河蟹在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通过对河蟹旧壳的收集、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河蟹旧壳的厚重与否(河蟹新壳完成前会从老壳的内表皮层吸收钙离子,旧壳较重则预示新壳会发生软壳)、河蟹还可以蜕几壳(第Ⅵ腹节宽度与第4、5节轮间的宽度比例是具有数字经验)以及蜕壳完整度。另外,巡塘者也可以观察具有蜕壳异象的河蟹,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细菌感染。

第三,加强河蟹的饵料管理。河蟹觅食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化感器—感觉毛接受化学刺激,尤其是第一触角外鞭上的接触化感器—管状感觉毛数量多而密集,在觅食过程中活动明显。幼蟹在傍晚至20:00时摄食量最大,0:00~4:00时几乎停食,下午16:00时摄食量又逐渐升高。16:00~17:00时投喂一次即可,一日投喂量在饱食量85%~100%时河蟹生长最好。以喜食饲料为例料为食,4月份幼蟹的投饵率5%~7%为宜。可利用河蟹的争食习性,堆撒更有利于早春的摄食(便于查料,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每堆粒数,以50粒/堆为宜)。

第四,使用加工精良的膨化饲料拌饲(多维、化药)河蟹,吸收效果较好。淀粉糊化度大大提高的膨化料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药粉可最大程度地浸入饲料内部,提高了河蟹对拌饲药物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