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闸蟹网 > 大闸蟹百科 > 稻田养殖阳澄湖大闸蟹管理措施有哪些?

稻田养殖阳澄湖大闸蟹管理措施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6-16 18:00 类别:大闸蟹百科

稻田养蟹是综合利用水稻、阳澄湖大闸蟹的生态特点达到稻蟹共生、相互利用的目的,从而使稻蟹双丰收的一种高效立体生态农业,是动植物生产有机结合的典范,是农村种养殖立体开发的有效途径,其经济效益是单作水稻的3~5倍。

稻田养殖大闸蟹措施

1、水位调节

水位调节,是稻田养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以稻为主,前期水位宜浅,保持在10厘米左右;后期宜深,保持在20~25厘米左右。在水稻有效分蘖期采取浅灌,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进入水稻无效分蘖期,水深可调节到20厘米,既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又促进水稻的增产,夏季每隔3~5天换冲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田间水位的1/4~1/3。

2、施肥

养蟹稻田一般以施基肥和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促进水稻稳定生长,保持中期不脱力,后期不早衰,群体易控制,每亩施农家肥300千克、尿素2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硫酸钾5千克。放养蟹后一般不施追肥,以免降低田中水体溶解氧,影响河蟹特别是蟹种的正常生长。如果发现脱肥,可少量追施尿素,每亩不超过5千克。施肥的方法是:先排浅田水,让大闸蟹集中到蟹沟中再施肥,有助于肥料迅速沉积于底泥中并为田泥和禾苗吸收,随即加深田水到正常深度;也可采取少量多次、分片撒肥或根外施肥的方法。

3、施药

稻田养蟹特别是成蟹养殖能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河蟹摄食昆虫,降低病虫害,所以要尽量减少除草剂及农药的施用。在插秧前用高效、低毒农药封闭除草,禁止野草的生长,蟹种放入池后,若再发生草荒,可人工拔除。如果确因稻田病害或蟹病严重需要用药时,应掌握以下几个关键:①科学诊断,对症下药;②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③由于河蟹是甲壳类动物,也是无血动物,对含磷药物、菊酯类、拟菊酯类药物特别敏感,因此慎用敌百虫、甲胺膦等药物,禁用敌杀死等;④喷洒农药时,一般应加深田水,降低药物浓度,减少药害,也可放干田水再用药,待8小时后立即上水至正常水位;⑤粉剂药物应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水剂和乳剂药应在下午喷洒;⑥降水速度要缓,等河蟹爬进蟹沟后再施药;⑦可采取分片分批的用药方法,即先施稻田一半,过两天再施另一半,同时要尽量避免农药直接落入水中,保证河蟹的安全。

4、晒田

水稻生长过程中必须晒田,以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控制无效分蘖,防止倒伏,夺取高产。农谚对水稻用水进行了科学的总结: 浅水栽秧、深水活棵、薄水分蘖、脱水晒田、复水长粗、厚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 。因此有经验的老农常常会采用晒田的方法来抑制无效分蘖,这时的水位很浅,这对养殖河蟹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做好稻田的水位调控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一条经验,那就是 平时水沿堤,晒田水位低,沟溜起作用,晒田不伤蟹 。解决河蟹与水稻晒田矛盾的措施是:缓慢降低水位至田面以下5厘米处,轻烤快晒,2~3天后即可恢复正常水位。

5、病害

河蟹的病害采取 预防为主 的科学防病措施。

常见的敌害有水蛇、老鼠、黄鳝、泥鳅、克氏原螯虾、水鸟等,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驱逐或诱灭之;在放养蟹种初期,稻株茎叶不茂,田间水面空隙较大,此时幼蟹个体也较小,活动能力较弱,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差,容易被敌害侵袭。同时,河蟹每隔一段时间需要蜕壳生长,在蜕壳或刚蜕壳时,最容易成为敌害的适口饵料。

蟹病主要有抖抖并蜕壳不遂、黑鳃、烂鳃、腹水、肠炎等,预防措施主要有: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多种水草,模拟天然环境;科学投饵,增强体质等。一旦发病治疗时,要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及时用药。

6、收获

稻谷收获一般采取收谷留桩的办法,然后将水位提高至40~50厘米,并适当施肥,促进稻桩返青,为河蟹提供避荫场所及天然饵料来源。成蟹收获宜在11月前后,蟹种收获在春节前后进行。